剧本原名:Scénarios,又名尚卢未完场(港)
发布于2024年。由让-吕克·戈达尔执导,并且由编剧让-吕克·戈达尔携幕后团队创作。集众多位让-吕克·戈达尔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。并于2024-05-17(戛纳电影节)公映的电影。
豆瓣评分7.5,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,值得收藏看,推荐大家观看。类型为短片的电影。创作于法国地区,具有法语语言版本。
我靠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,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,请您继续关注。
豆瓣评分7.5,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,值得收藏看,推荐大家观看。
——以上信息由我靠分享提供
Aequitas
@NYFF62 This is the last film. 再也没有人能做这样的cinema. About death. 小时候的painting 马 新浪潮 Death. Death again. 来自Bande à part的无脚鸟的回归 “O”--来自生命最后一天的谢幕. 有着今年NYFF最感人的Q&A Aragno讲了很多戈达尔最后几天的事情 他在死前三天写完了这部短片 没有作任何解释 选择相信自己的朋友将它完成 并为Cinema工作到了最后 Aragno完成之后才慢慢理解这部电影--戈达尔最后的日子里想的是自己的母亲 在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后 他问了戈达尔想不想推迟最后的日子 戈达尔缩在床上说了non. Jean-Luc is gone, but Godard stays
奥兰少
戈达尔:电影始于格里菲斯,止于***。
谋
#ICA 长评-虚构的真实,影片是戈达尔的最后一部作品,时长18分钟,在他自主去世前一天完成,影片以完全碎片化的风格回顾了“个体”在周期中的状态,分为两个部分,“DNA 基本元素”和“MRI 奥德赛”,并不是完全衔接,第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“马”和“电影”呈现出对于“本体论”的理解,电影在影片中其实更加被工具化了,影片很大程度在以蒙太奇的方法探讨存在,历史与真实的工具。问题不再是电影是什么,而是进一步探讨影像的本质和历史和真实的关系,捕捉时间的瞬间在蒙太奇的重组下呈现出的其实是消逝。第二部分他**上身坐在床上抄写萨特的文字那一幕还是蛮震撼的,如果说“上一章”的悲观接到这一章则是展现了一种无力,“本章”除了对于工具的无力,更是技术与媒介的衰退惋惜,直面生命与身体的衰老可能是爹们都无法承受的。
灰嘴入海口_
#Cannes2024 Buñuel# 彻底的轻巧,无需彻底理解个中含义,但能收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和气场。动人、童真、不知道怎么打分。
胤祥
#10837。6th HIIFF-致敬·经典,前入围2024戛纳经典单元。两段式拼贴视*,看过《影像之书》其实不用看这个……
heisenberg
戈达尔的遗作,根本不需要看懂,2.5。
TWY
直觉是要将自己的脸涂抹,用花花绿绿的颜料,就像要让一个图像上再有另一个。DNA承载MRI。依旧是老生常谈但萦绕在脑中的问题:可见物和不可见物的关系,身体外部和内部的关联,想象摄影机作为一个房间:《德国玖零》中走入阴影的人物,我们再第二部分中想象它作为银幕的基底...... 这部充满黑色形象的影片无限靠近了杜拉斯的领域。
宫唯明
看到戈达尔最后衰老的身躯,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一个问题:我真的存在过吗?
神秘列车
6th HIIFF。那位迟到找座**观众,打着手电筒先去到第一排再返回到几排后的我附近,全程都在注视着手机(可能在小声啜泣?),仅有一次时长三秒的注视屏幕。它是《剧本》最好的观众,做到了以翻页的方式打开这段影像。这实在太符合戈达尔精神了。
momo
眼前一亮的cliché,高度凝练的bullshit,这当然正是一个解构者必然的终点。而那些**(或者挑衅,两者没太大区别)影评人的形式,并没有达成自己的必然性。恰恰说明那是只是一个浮浅的游戏。此片给人感觉最接近于贝克特,而贝克特无疑穷尽了自己的形式。值得思考的是,***并不存在于贝克特的作品中,不然一切都会溶解垮塌。戈达尔这样的小资极左狂徒,不知人间真正疾苦,永远都在逃避真相、自欺欺人,而这正是**人的白马非马:**的****根本就不是***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