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绍: 下集「我記得」由與朱家有40年深厚情誼的小說家林俊頴執導,拍攝第2代女兒輩朱天文、朱天心、朱天衣、女婿唐諾,從共同創立的「三三書坊」到如今各…… 更多他们在岛屿写作:我记得介绍
他们在岛屿写作:我记得原名:他們在島嶼寫作:我記得,又名I Remember
下集「我記得」由與朱家有40年深厚情誼的小說家林俊頴執導,拍攝第2代女兒輩朱天文、朱天心、朱天衣、女婿唐諾,從共同創立的「三三書坊」到如今各自多樣的書寫創作面貌。2部片皆由導演侯孝賢擔任監製,預計將在5月上映。
发布于2020年。由林俊颕执导,集众多位朱天文、朱天心、朱天衣、唐诺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。并于2020(中国台湾),2022-03-25(中国台湾)公映的电影。
豆瓣评分8.4,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,亲们,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,推荐大家值得观看。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。创作于中国台湾地区,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。
我靠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,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,请您继续关注。
豆瓣评分8.4,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,亲们,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,推荐大家值得观看。
——以上信息由我靠分享提供
内陆飞鱼
文坛三姐妹,朱家有传人,精力旺盛、快言快语,看似被胡兰成点化过的朱天心尤其突出,三三书坊的故事也很好,梁道长对文学的点评很在点子上。朱天文在斗室写作,借着窗外**,倒映天光云影的小方桌,就是一个世界。
伊夏🪀
这一代当然就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太了解,而觉得没新知。太苛刻了我。但没关系,只是跟着镜头回到台北都是美事,只是看到唐诺在那边写作、做家务以及赞美天心,嘴角就会露出笑容。可能太想念太想念人事物时候,这套纪录片就会被我反复拿出来看。他们是如此清贫,又是如此奢侈,是如此普通,又如此古怪。而我还在等待,等他们依旧滚烫的文学生命开新花结新果。
欢乐**
3.5;天心的直率、愤怒、锐利一如少年期,行走在大街小巷的“记忆守护者”,还会纠结于究竟乡关何处,还会挂念那些拆掉或整修的老房子,她保持着自“三三”时期以来一直的敏锐触觉和身体力行,甚至觉得参与那些社会实践是对文学创作空间的一种保护。 全片印象最深的是天文看着桌面玻璃反光出的云散云合写《巫言》,仿佛周遭环境完全契入到写作状态;引用布列松一段非常好——“电影在剧本构思的过程,是活的;死于剧本作业,在拍摄的当下复活了;死于底片,最终在剪辑时再次复活。” 文学一家折射的当下史,那些历史的痕迹,在文字的方阵中得以保留。
HurryShit
如果把朱天文跟朱天心兩人拆成不同影片,是否更好?以「空間」作為敘述主體,是比較有電影感的一面,如強調了朱家的「桂花樹下人家寫字」、朱天文書桌上寫《巫言》(這段用了Bolex拍攝)或丹堤與侯導工作或居家圍裙樣、與熱衷城市漫遊的朱天心重遊《古都》路徑等,皆凸顯了與朱家相識40年的導演林俊頴作為採訪者的角度與優勢。運動參與的部分(包括侯導在1991年加入的短命社民黨),算是讓天心的直言敢言,直面了近年聲量不弱的批評。
黄小米
大卫王那句关于某时某地文学作者的断语让人脸红,因为素养缺乏的肯定不只是作家。
stanza
瑣碎而繁盛, 一群人在那邊找削皮刀跟春聯貼得亂七八糟都好好笑, 意外看到梁道長挺開心的但畢竟不是一千零一夜就輕鬆帶過, 俊頴老師也好久不見看起來沒什麼變(還看到他年輕時的照片**), 好像挺喜歡這樣拍的讓他們就是有點普通有點奇怪的人, 影響了文學影響了我, 朱天文似乎多一點畢竟荒人手記, 她三點半在那邊喊餓真的莫名哈哈哈, 朱天心則比較後來, 她愛走路我覺得很好, 朱天衣則是小時候在通霄有人提到她開寫作課, 其實就為了我記得, 這世界的其他能重要到哪去
突然一朵大荷花
朱天心大概是唯一能完全从“青春文学”转型成功彻底的作家,把当年的超高流量全都丢掉;但从“*******”长大成为“与一切不公不义抗争之士”,这依然是一条完整人生的脉络,所以似乎又不存在“转型”这件事。(好想去朱家门口丢下两袋猫尿垫转身就跑)
Chambord
3.4有罕见的胡兰成说话声,音调尖细
- 鞭子与提灯ッ
從三三雜誌、「擊壤歌」到眷村、貓貓(十年一覺動保夢,贏得小說荒廢名)⋯⋯曾在書裡讀到的一切都因著影像、老照片與錄影帶裡的一顰一蹙、一言一行而變得鮮活靈動起來。太純粹的文學家族。以及,誰會不喜歡朱天心呢?!(視頻連接已放在頁面討論區,放短評會被刪
cnniuge
“十年一觉动保梦,赢得小说荒废名” 这一集含猫量有点高